雲林西螺|西螺大橋與捷發乾記茶莊

IMG_8508.JPG

人,是旅途中最美麗的風景!

這句話是我重回寫部落格的動機,每次因深切感受臺灣人情味而感動。雖然這篇遊記已是上個月的事,難忘的卻是現任財團法人雲林縣螺陽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億載解說的個性及風格!這位從事教職工作47載的老師,退休後投入文化公益活動,就是希望西螺能重拾往日繁榮。


興建背景:濁水溪為台灣中部重要分界河。由於河面廣闊,16世紀歐洲人所繪之台灣地圖,甚至誤將台灣分為北、南兩島。長期以來,兩岸人民往來時必須長期倚賴竹筏等交通工具,若遇上溪水暴漲,則嚴重影響兩地交通,因此一直有興建交通橋樑之議論。在日治時期,跨越濁水溪下游的陸橋僅有縱貫線之鐵路濁水溪橋,未有公路陸橋跨過。旅客渡濁水溪須轉乘鐵路或竹筏。

興建歷程:西螺大橋於1937年(昭和12年)開始發包興建,日治時期主要的建設部分為橋墩,方法是先以鐵條綁出橢圓形空心板模,接著灌漿抽沙來加重重量使板模下沉,如此反覆作業,使每座橋墩的基樁高度約二層樓高,32座橋墩於1941年完成,之後因戰爭鋼材挪作他用而中止建設,成為未成道路。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在美援下於1952年5月29日再度開工。竣工通車:西螺大橋於1952年12月25日完工,1953年1月28日正式通車,雲林、彰化兩縣居民為橋名引起爭執,後來是沿用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使用英譯名,才稱為西螺大橋。完工當時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也是當時遠東第一大橋,亦使日治時期即定線的縱貫道路全線通車。另外,橋上亦併設糖業鐵路,形成鐵公路同行現象,為南北平行預備線最晚完工的一段,唯1979年以妨礙交通為由拆除。

近況:1997年,中沙大橋與西螺大橋間的溪州大橋完工後,西螺大橋轉為供小型車、機車、自行車通行的便橋,2000年曾被提議因此橋老舊應予拆除。在雲林縣與彰化縣政府的努力下,使西螺大橋轉型為觀光大橋,2004年11月19日,彰化縣及雲林縣政府均將西螺大橋列入該縣的歷史建築。 大甲媽每年農曆三月前往新港遶境進出雲林必走西螺大橋,是少數特例開放大型車走西螺大橋的特例。(引用維基百科


張老師的解說很精彩,不單只有說到上述的西螺大橋的歷史,透過手中的老照片,讓昔日風貎歷歷在目。

IMG_8489.JPG

IMG_8494.JPG

沒看到照片真的很難想像以前通過這座橋也是要收費,甚至還有火車與車輛並行的狀況。

IMG_8500.JPG

IMG_8504.JPG

因為歷史,在橋頭懸掛曾經幫助這座橋興建的國家國旗

IMG_8509.JPG 


而在西螺延平老街上,除了之前寫過的鐘樓、老戲院及東市場外,還有一處非去不可的地方….捷發茶莊。這裡保留了很多老建築特色,更能從一些小地方看到先人的智慧。

在之前有提到早期東市場因中央市場的興建及整個市區的西移讓這個地方荒廢多時,同時也讓這條老街景氣蕭條,不過在1935大地震後所興建的房子,在這時就顯得很珍貴了!

閱讀雲林有關西螺延平老街就有提到走進延平老街目光很容易就被螺溪齒科的圓拱造形屋筵,和金玉成商會獨特的鐘樓所吸引,這些在日式街屋中相當罕見的造形裝飾,大底跟子弟海外留學,接受西化教育的影響有關,相較於台灣同時期的其他城市街屋設計流行以姓氏家徽、唐草圖案、鷹揚展翅或吉祥瑞獸做裝飾圖騰,樣式顯得特別前衛。目前延平街已完成東側段在大同路到公正路之間的街道路面改善,同樣採取人車分道的路面舖設,並且開始植樹,安裝懷舊路燈,入夜後整個街區氛圍彷彿又回到了市區改正時期。

目前許捷發茶莊為私人資產,卻經內政部公告為歷史建築,是繼西螺大橋、西螺戲院後的第三座歷史建築,是雲林唯一享有公資源修繕的私人產業。這也就是前幾天和朋友在聊天說很多人怕自己的房子被列為古績或歷史建築之類的,因為無論修繕或改建都要報准才可,讓很多尚有人居住的屋主很反感。透過這樣的模式,反而有鼓勵作用。


捷發乾記茶莊創始人許金生於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卒於日昭和13年(西元1938年)許金於青壯年時自福建省泉州渡海來台,在台南州虎尾郡西螺街落腳,開始取號為捷發乾記茶莊。早期主要做茶葉買賣茶葉,來源為中國武夷山和台灣南投台北地區,同時也兼賣文房四書,和洋紙、四書五經等漢冊直到日治時期因皇民化政策所限只賣茶葉和蔬菜種籽。

許金資金援助中國來台之親友,幫助他們在台中、嘉義、斗六、虎尾、大林等地創業經營茶莊,均取名為「許捷發茶莊」。西螺延平路後因東市場之蕭條,茶莊生意一落千丈。許家子孫也遷移外地發展,茶莊最後在民國78年時來台第三代許文銘轉行而結束。

許家人基於保護藝術文化價值與發揚先人於西螺之事蹟同意無償提供老屋作為「延平老街文化館」,並協助整理茶莊相關文物促進地方文史工作之推展。

(引用自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IMG_8813.JPG

捷發乾記茶行前棟為第一進,於1932年建成,但第2、3進原為三合院,於1936年改建成漢和洋長型街屋,這應該跟1935年地震有關吧!而漢和洋式集合三種風格的房子真的是很少見了,來到這裡千萬別錯過這裡。

目前這裡是旅遊中心,還有貼心提供腳踏車服務哦!

IMG_8812.JPG   

走在街屋的騎樓,不難看到騎樓上都有貼上這樣的石板,上面有記載這間房子起造年份,還蠻有特色的 

IMG_8814.JPG

老師很賣力的在表演,正在說明以前的大門為什麼會在拍打時發出聲響,解說中不時會以中、英、台語三聲帶來說明,不禁讓人會心一笑

IMG_8819.JPG

難得看到老房子設有屋井,現在因為安全著想,有將其以木架稍微封起來。早期除了可以將貨物從二樓丟到一樓、從一樓拉到二樓外,也因為有客人拍打門時,可以從二樓直接大聲的問:洗蝦狼?還真的蠻方便的….. 

IMG_8820.JPG

剛說到這裡有三進,第一進為商店,第二進及第三進都是私人住家空間,因為在商店與私人空間就有這道木門來區隔

IMG_8822.JPG

茶行內的木櫃還保有以前的樣貎,從這走到後面真的是大開眼界

IMG_8823.JPG

走進第二進時,都會先頓住、拍照及抬頭……. 

IMG_8826.JPG IMG_8828.JPG

因為是茶行,所以左右兩側分別有寫著松聲及魚眼….其實都與茶道有關!!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詩有”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李群玉《龍山人惠石禀方及團茶》詩有”碾成黃金粉,輕嫩如松花,灘聲起魚眼,滿鼎漂湯霞”。松聲好像(真的不太確定)是形容煎茶的聲音,魚眼則是煮水時所冒的汽泡大小如魚眼。 

事實上,老師還有個特色~他會請我們跟著他一起唸,例如唸這兩側對聯後再跟我們解釋對聯的意思。

IMG_8830.JPG

比較特殊的是這個門的中門設有機關…可以用來看是誰來了!!!老師還很認真的為我們示範…. 

IMG_8833.JPG

從第二進就跟前面街屋的特色截然不同了

IMG_8848.JPG

這裡除了天井外,還有一口老井 

IMG_8852.JPG

坐在天井兩側聽老師說著這裡的老故事,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聽人說故事真的比自己去看典故有趣多了,特別是老師的三聲道解說法。 

IMG_8854.JPG

從二樓看一樓的感覺還不錯,早期有這種房子真的是夠氣派且蠻會享受生活的! 

IMG_8856.JPG

二樓的大廳。有沒有看到擺了十張椅子,因為這裡平時有提供民宿供遊客住這老房子,包棟15,000。有三間房間分別是四人及二間三人房。 

IMG_8857.JPG

這間是四人房,三人房就有點像最裡面那張床一樣,比較小間

IMG_8864.JPG

大大的家徽及山牆都很有特色,工法很細!家徽上頭還有展翅老鷹,像徵屋主的雄偉氣勢 

IMG_8862.JPG

二樓還有老照片展示空間,這讓老屋更有味道,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裡 

IMG_8873.JPG

IMG_8881.JPG

西螺老街文化館(捷發乾記茶莊)西螺旅遊服務中心旅遊服務:

1.導覽解說(全日1500元、半日1000元)

2.語音導覽系統(免費租借、押證件即可)

3.腳踏車租借(免費租借、押證件即可)

4.旅遊住宿

預約訂房:螺陽文教基金會05-5861444、05-5860101

預約信箱:[email protected]

包棟15,000元,另有背包客棧,每人每晚300元 


其實西螺沒來過前還真不知道那裡可逛,來了之後會覺得一天不夠看,再來一次還不夠玩。

以前甘單錯過臺灣文化太多,現在不想錯過有關臺文化的故事。西螺大橋串起了臺灣的南北,讓這個小地方有別於其他地方的特色。現在不看,會隨著時代慢慢被隱沒,我們更應該去瞭解,集合大家的力量協助保存這些無價的文化資產。

由風尚旅行社及菓子文創推出的”親親小旅行,讓我們看雲去

原價新台幣 2,990元。農博小旅行優惠價,新台幣1,990 元。

行程表:http://goo.gl/A0cNe4

報名表:http://goo.gl/mJcZOZ


相關文章

親親小旅行(一):冷冷地燒!醬油爸爸的9000人生-御鼎興手工柴燒醬油 

親親小旅行(二):仰望嘉南雲峰 品嚐臺灣極頂嵩岳咖啡 

親親小旅行(三):停在3點40分的金玉成商會:鐘樓咖啡 

親親小旅行(四):老市場的春天及等待回春的老戲院

親親小旅行(五):小感動~樂天開朗的老先生

親親小旅行(六):西螺大橋與捷發乾記茶莊